目前分類:Linux筆記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GRUB2預設是採用第1個項目來做為開系統的選項,當然既然灌了Ubuntu一定是用這個做為第1個選項,但如果只要想開機用windows開的話就要自己選擇,有時懶人不想自己選只想讓它開機就自己進去,就要修改grub的設定。
GRUB2不再使用grub.cfg這個檔案做為選單的修改依據,改用/etc/default/grub及/etc/grub.d/底下的檔案來判斷,目前找到的資料有很多種方法可以修改預設選項,以下就列出幾種方法去修改

1. 改為上次正常開機的項目
這個是用上次grub正常開啟的項目來做為預設開機的選項,如第一次選ubuntu下次再開預設就會開ubuntu,反之用windows亦然。
修改 /etc/default/grub
    將 GRUB_DEFAULT=改為 saved
    再下一行加入 GRUB_SAVEDEFAULT=ture
    儲存修改內容後跳出到command line下輸入 "sudo update-grub2" 更新設定的內容即可
重開機之後就可以試試看有沒有效果了

2. 直接修改default項目
這個就直接修改預設的項目為指定的項目,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指定如
  a. 修改 /etc/default/grub 檔案,將GRUB_DEFAULT=設為你要指定的項目,正常第1個項目為0,依此累加(數值是參考/boot/grub/grub.cfg 中menuentry的順序),也可以直接設為為 menuentry的文字,如 "Ubuntu, Linux 2.6.32-22-generic" 或是 "Microsof Windos on (dev/sda1)" 之類的內容
  b. 用grub-set-default 指令修改,後面可帶數值 或是 文字(參考上面的敘述)

記得修改後要用sudo update-grub 更新項目,沒做的話設定是不會改寫進去grub.cfg的

另外,如果update-grub更新了太多個kernel version 項目的話,可以直接刪除 grub.cfg中不必要的menuentry即可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想要建置GIT SERVER又懶得建HTTP SERVER的話,用SSH是最方便的方式,但是不能看CODE的內容也是蠻麻煩的,等有空再來玩一下HTTP SERVER的建置方式吧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想要做一點壞事,所以必須要改網卡上的MAC 位址,於是依linux更改網卡物理位址這篇來修改 /etc/network/interface的內容
但是在Ubuntu 9.10下卻完全無效,重開之後還是會回復成原來的MAC位址。
於是改用較直覺的方法,修改開機時的script,讓linux在開機時修改成fake的MAC 位址
所以改修改 /etc/rc.local檔案加入以下內容(請用sudo方式開啟)
sudo ifconfig eth0 down
sudo ifconfig eth0 hw ether XX:XX:XX:XX:XX:XX
sudo ifconfig eth0 up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stop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存入再重開機器就可以看到成果

若只需要暫時性的修改,可以下載macchanger這個套件來修改
    sudo apt-get install macchanger
使用方法
    sudo macchanger -m XX:XX:XX:XX:XX:XX eth0 即可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對岸釋出pps linux版,不少人讚聲連連,表示如此一來就不用開VirtualBox,我也試用了一下,但對於一開啟pps就要輸入密碼有點感冒,首先我弄不懂它想要做什麼,第二就是沒有source code也沒人知道對岸的人是不是有加什麼料進去,剛好有找到對岸的網友在launchpad發了一版修改版,取代出現gksudo輸入root密碼的問題,但是他的原用意是要編譯給64bit機器用的,我只要用patch就好了 今天看到已經有放下32bit的版本,就直接下載32bit的deb使用吧

請先至這裡的列表,找到ppstream-1.0.0-3lucid2的部份,下載ppstream_1.0.0-3lucid2_i386.deb

如果跟我一樣是已經安裝pps官網的版本的人,可以選擇移除後再將上面的deb檔,或是跟我一樣用手動的方式做修改
動作如下
1.下載ppstream_1.0.0-3lucid2.debian.tar.gz,解壓縮後進入。
2.複製解壓後目錄中的PPStream檔案至 /usr/sbin/
3.修改/usr/share/applications/pps.desktop
4.將Exec=/opt/pps/bin/PPStream修改成/usr/sbin/PPStream
5.Categories那一欄去掉PPStream字樣
6.存檔後即可,然後再啟動pps (建議在終端機模式下啟動)

這時候應該看不見那擾人的輸入root密碼提示了,而且pps也會變得比較正常多了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我的習慣是LTS 採用升級,short -term(即10月發行的版本)就採用重灌的,當然我也有可能懶得不想重灌,畢竟重灌需要用光碟,燒錄出來也是一種浪費,不過據說有掛ISO的隨身碟就可重灌的,目前還未試過,下次版本升級時會嚐試看看。

 

採用網路升級就要評估網路的速度及下載的站台,我在升級時會出現無法下載的訊息,換過其他在台灣的mirror就好多了,但是下載及安裝就花了約莫2~3小時的時間(包括之前下載到90%跟我說無法下載的窘況),基本上在升級前做好備份是必需的,所以最好是把home放在個別一個磁區上,日後在重灌時只需format 根目錄就好,就不會動到原本的設定值,而且最好是分割大一些,免得對面像我一樣home磁區快要爆炸的問題。而在升級10.04後沒有太多問題出現,目前只有

 

1.Firefox 在瀏覽某些使用Flash的網站,中文字會變成□□。
解決方法: 在命令模式下
sudo vim /etc/fonts/conf.d/69-language-selector-zh-tw.conf
再尋找 "sans-serif" ,將sans-serif下的 binding = "strong" 拿掉
如 <edit name="family" mode="prepend" binding="strong">
變成 <edit name="family" mode="prepend">
儲存後,重開firefox即可
可參考 Ubuntu 9.04的 Firefox Flash 中文無法顯示修復 | Tsung's Blog

2. Ambiance及Radiance 這兩個新的theme,關閉及縮小鍵在左邊。
我想這不算是問題,可能是新的佈景方式(是跟MAC學的嗎?),這兩種佈景還不錯看,但一開始用會不太習慣,看會不會有人放出不同的版本,目前我是沒有用這兩種。
嚴格來講這不算問題,只是佈景主題的呈現方式不同,如果不習慣的話,可以用以下方式變回右邊。

首先套用Ambiance/Radiance theme後,在命令列輸入(或用Alt+F2) "gconf-editor" 呼叫組態編輯器,到 apps > metacity >general 下,
尋找 button_layout 這個欄位,選擇後按右鍵選編輯設定鍵將原本的 close,minimize,maxmize: 修改為 menu:minimize,maxmize,close
如下圖

gconf-editor
參考網址:Ubuntu 10.04 Light (Radiance) And Dark (Ambiance) Themes Are Now Available For All (Download)

 


有其他問題會持續po 上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在Ubuntu下有2種我會用的Mail Client apps,一個是Thunderbird,一個是Gnome下的evolution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uex.PNG

 


 

(以上圖片截自ultraedit官網)

忘了是在那邊看到的消息說ultraedit要出linux/mac版本,當時是有點驚訝,沒想到ultraedit改開始攻城掠地到linux base的版本上
對於這個消息也是抱持樂觀意見,這樣就是讓我少開windows的理由又多了一點,雖然linux也有很多好用的文字編輯軟體,但是總是在習慣UE之後,就覺得其他的文字編輯器缺東少西的(又再度證明,習慣是一件恐怖的事)。


就官網上的截圖來看,似乎與windows上的相差無幾,不過目前UE的強大功能我也只用到20%不到,會不會有什麼linux特有的功能,我應該很難會發現!目前只能等待他開放trial version下載之後才能確認與windows版本之間的差異點 (目前還在Beta中,尚未release)

Update:Nov/06/2009 Version 1.0.4  開放下載(可試用30天)

Update:Nov/04/2009 已進入RC1(Release Candidate),不知道他們會跑到幾個RC啦 (汗)

UEX官網介紹

UEX trial version下載頁面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官方總站Desktop版本的下載頁面 這裡
正體中文站下載頁面 這裡


這2個點都有提供DVD及CD版本可供下載,如果之前都沒玩過的可以下載DVD版本來使用,兩者差異在於DVD版本有多裝的語言包套件,CD版則沒有且需要先設定好網路,不然語言包套件沒法下載,如果沒語言包的話,就算你選了系統語言是中文進去gnome還是硬脾氣地給你顯示英文,要注意。

ubuntu-tw 有人提供了一個非常詳細的安裝文,請參考 「ubuntu 輕鬆玩」ubuntu,哈囉!- ubuntu 安裝詳解


昨天花了約2個小時在重灌上,先前雖然已經做好備份的動作,但是用了新系統之後,還是有一堆動作要做,也遇到了一堆問題,以下是我自己的解法

1.Lazybuntu 懶人包(v0.1.6-x86)在選擇gcin中文輸入法,在詢問"是否安裝嘸蝦米輸入法?"時,若選"" 會造成視窗停住無法繼續。
A:原因不明,先選否跳過,再手動使用gcin官方安裝嘸蝦米輸入法解法,請參考這篇

2.使用firefox 3.0.9 Windows version,使用wine模擬器(v1.0.1)安裝ok,但無法開啟,一開firefox就會進入當機回報狀態。
A:原因不明,先安裝swiftweasel做用備用,會使用firefox windows version原因無他,就是速度快,比原生firefox linux version還要快(真是弔詭的東西 XD)
(2009-Apr-25 Update) 使用wine v1.1.19 安裝 Firefox 3.0.9目前ok,但還是會有些不太穩定容易重開firefox,有些flash網頁還是會造成firefox crash,建議搭配swiftweasel/swiftfox使用會比較好。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時差的關係,台灣時間已經4/23(四),但是美國時間還在4/22(三),所以目前Ubuntu總站的Download頁面的最新版,仍在8.10上。
但已有alternate CD版Daily Build版(2009-Apr-21)可供下載。據說如果這幾版沒有重大問題的話,幾乎等於正式Release版



趁這時間來寫個新手Q&A list之類的好了(待續)

1.Ubuntu是什麼東西? 跟Fedora有什麼不一樣?
A:可以視為Linux的一種套件分支,就系統核心來說它們是同一種,都是以linux kernel發布的核心版本為主,再加上各自使用不同的套件及軟體,並將它封裝在一起,方便使用者安裝使用。如果單單只有kernel的話,還無法構成一套完裝的OS,還必需加上driver、shell、application等,Canonical公司就是幫我們整理並測試這些東西的相容性,並且把所有的東西都打包整理成一張光碟(或是iso檔),並給它取了個名字叫Ubuntu (個人喜歡叫他烏邦兔,正確應該是二聲,只是感覺有個兔比較可愛一點 :p);相同的Redhat發行Fedora也是一樣的動作。
當然世界上並不是只有Canonical跟Redhat做這些工作,還有另外的一些套件發行商,只是最近Ubuntu以親切的介面,及種種酷炫的桌面特效,風靡全世界
至於Ubuntu的介紹,可以看正體中文站的簡介 這裡

2.Ubuntu後面的數字代表什麼?
A:Ubuntu後面的數字是代表發行的年跟月份,比如9.04就是在2009年4月發行的。這是跟其他的套件發行版比較不一樣的部份,一般可能會用遞增的版次來代表,一開始接觸的使用者可能會搞混(像我就是 XD),當初在剛使用時還想找7.11版的在哪裡?這可能是為了方便辨別發行的版本不同,也會讓了解數字意義的使用者一目瞭然地知道你所使用的版本是那一種。

2.Ubuntu的代號?
A:Ubuntu發行的版本除了以年.月份來代表之外,還會給它取個代號通常是以形容詞+動物名做為代號,而且2個單字的字首字母都是一樣,以下列出目前已知的代號
4.10 - Warty Warthog
5.04 - Hoary Hedgehog
5.10 - Breezy Badger
6.06 - Dapper Drake
6.10 - Edgy Eft
7.04 - Feisty Fawn
7.10 - Gutsy Gibbon
8.04 - Hardy Heron
8.10 - Intrepid Ibex
9.04 - Jaunty Jackalope
從6.06開始,似乎是以英文字母的順序來命名,所以下一版9.10可能就是KK了,當然這些動物名也不是一些常見的動物,比如Jackalope,我的眼晴博士還查不出這個叫什麼?網路上有長角兔跟懷明俄野兔2種不同翻譯名,個人是偏好前者,名稱較短也比較好稱呼。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給有2張網卡的機器使用的,由於在安裝ubuntu時機器會自動排定何者為eth0或eth1,但有時排定的位置不是如預期中的位置,該如何解決呢?

 

由於ubuntu是用udev這個rule-base的方式來管理device,它可能是依據MAC位址的來排序,依我為例,Onboard網卡開頭是00:da:XX:XX:XX:XX;而另一張在PCI BUS上的是00:10:XX:XX:XX:XX,所以才有這種猜測。
於是MAC位址較小的就成了eth0,較大的成了eth1,可是我又想以Onboard網卡來做為主要的eth0,該如何做呢?

首先先以ifconfig -a 列出全部的網卡MAC address,並記下來。
再修改/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這個檔案名稱會依各版本不同會變化,但7.10之後應該都是 XX-persistent-net.rules)

# sudo vim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會看到檔案內容如下
SUBSYSTEM=="net",DRIVERS=="?*",ATTRS(address)=="網卡的MAC Address",ATTRS(type)=="1" ,NAME=="eth0"

SUBSYSTEM=="net",DRIVERS=="?*",ATTRS(address)=="網卡的MAC Address",ATTRS(type)=="1" ,NAME=="eth1"
接下就是把NAME的部份交換,並且記得儲存,然後重新啟動系統,不重新啟動還是不會更改的。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是在網路上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裡,GParted 磁碟分割程式裡居然可格式化成NTFS格式!!!
由於據之前我自己搜尋的結果是,在Ubuntu裡無法格式化成NTFS,等於是要先切到WIN XP格式化硬碟之後,再切到Ubuntu裡掛載,似乎有點麻煩。
昨晚偶然試了一下,從synaptic套件管理程式裡找答案,發現ntfsprogs似乎可以做到這個功能,但是我不太清楚與原本的ntfs-3g之間的差異,背後的技術可能要多看看才會瞭解,有興趣請參閱Linux-NTFS project site here 及 NTFS-3g project site here
至於我用NTFS的理由有點矛盾,就是我想讓BT下載的檔案可以讓win xp讀到,可是我又很少切到win xp去    先不管理由,做就對了~~

先用Synaptic套件管理程式上方的搜尋,搜尋字串輸入ntfs之後
find.png
就會看到搜尋的結果
Synaptic_result.png
稍稍往下拉,我們選擇ntfsprogs及parted(這是GUI介面的磁碟分割程式,就是GParted)
Synaptic_select.png
由於我已經裝過,所以前面的框會顯示綠色,未安裝是空白的。用滑鼠右鍵選取這兩個項目為安裝,再按上方的套用鍵就會進行安裝套件的工作。
當然會有一些附屬的libaray也會一併安裝下去

安裝完成後,應該會在 [系統] -> [管理] 看到磁碟分割程式,開下去就對了!!
然後就可以看到目前所屬的硬碟,在欲分割的磁區上按下右鍵,就可以準備格式化成NTFS格式啦
ntfs.png
記得當按下ntfs這個選項時,下方會跳出一個框(不是對話框喔!),並會下方顯示1個動作在等待(如果你還有做分割磁碟的動作,就不止1個動作了),此時就要在框內按下右鍵,選擇套用動作這個項目,不然GParted就只會呆呆在那,完全不會動作啊(話說~~我就是在這卡關的)

完成之後,就可以用MOUNT指令,掛載格式化後的NTFS磁碟!

待補的後續動作還有自動掛載的部份~~(待續)

[補充] 忘了在那看到的文章,由於Ubuntu是用fuse這個libaray摸擬windows的動作,所以在使用ntfs的效率上不是很好,在做讀/寫動作時的速度及效率會很慢,如果使用純Linux系統還是用Ext3或是將來速度飛快的Ext4的檔案系統吧!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Ubuntu我已經用了約1年的時間,從7.10到8.04,每一次的進展都叫人驚奇,不管外表或內在都有一些改善,或許這就是自由軟體的好處。
目前來說Ubuntu一年會有2次的發行版本釋出,分別在4月跟10月,在正式release之前還是有一些beta版本可以試用(但我還是比較愛用正式版),4月發行的版本通常是比較正式,也就是說系統會通知你有9.04版可以昇級囉!趕快來昇級改正問題或是增加新功能吧!至於10月的屬於LTS(long Time Support),服務的期間比較長,大約可以支援到4~5年左右,一般的版本是約2年,所謂的服務就是一些更新檔案的下載及更新之類,會自動的通知使用者,當然不更新也是可以,到服務期過了,就不會通知囉!通常這個時候也就是要換新版的時候了。

依我的習慣是有更新必更新啦,有時會修掉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相對地這也彰顯自由軟體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有點不太穩定,我相信Server版本一定是更穩,但Desktop版本常會因為driver不支援或是其他的問題(使用者手賤也包括在內~~)而發生問題,但多多少少是可以找到對策解決,畢竟source code都有了,問題也好找多了。如果是M$的話,勢必也是要等個一年半載左右的。不過在OS的使用上,就是真的看個人習慣及使用,我不會絕對偏頗那一邊啦!也沒必要為了這個吵架!有時也會覺得Ubuntu用起來還真麻煩,問題一堆~~

4月23日是Ubuntu 9.04 (Jaunty Jacklope)的正式釋出日,到時我的蒼鷺(Heron)也要變成長角兔(Jacklope),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如果等不及也可以下載Beta版(這裡),就目前看到的比較大的更新是Gnome、kernel、Xwindow版本更新,以及支援Ext4 filesystem,其實我比較在意的還是firefox的效能啊,在Ubuntu裡的firefox真的是很慢啊,比我現在用的Portable firefox for Win還要慢…

參考一下

ubuntu 9.04 beta 「完整」體驗 XD
UBUNTU 9.04 安裝、問題、使用心得..討論串@Ubuntu正體中文站
官方完整釋出時程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rosstool 0.43說明
它是一個自動化的script,可以自動下載建立cross complier所需要的套件,並且安裝完成,將各種套件安裝的步驟化繁為簡,並且減少各套件安裝後的衝突
是一套相當好用的自動化工具。


從官網下載TAR檔,解壓縮檔案並進入目錄。
先複製原有的demo script為自己的shell
      # cp demo-arm.sh arm.sh
修改arm.sh的項目(紅字是可修改的部份)
      TARBALLS_DIR=$HOME/download/    #下載套件所放的位置
      RESULT_TOP=/opt/crosstool              #cross complier建好後的輸出位置

並且選擇要編譯套件,刪掉前面的"#",讓script知道要編譯的項目。
如我的是選擇 gcc-3.4.5-glibc-2.3.5這一項
      #eval `cat arm.dat gcc-3.4.5-glibc-2.3.2.dat` sh all.sh --notest
      #eval `cat arm.dat gcc-3.4.5-glibc-2.3.2-tls.dat` sh all.sh --notest
      eval `cat arm.dat gcc-3.4.5-glibc-2.3.5.dat` sh all.sh --notest
      #eval `cat arm.dat gcc-3.4.5-glibc-2.3.5-tls.dat` sh all.sh --notest
      #eval `cat arm.dat gcc-3.4.5-glibc-2.3.6.dat` sh all.sh --notest
修改後儲存離開
並執行 arm.sh
       # sh arm.sh

這個項目使用的套件有
binutils-2.15
gcc-3.4.5
glibc-2.3.5
glibc-linuxthreads-2.3.5
linux-2.6.8
linux-libc-hearders-2.6.12.0
可以先下載回來,放在設定好的TARBALLS_DIR,
如果沒有,crosstool也會自己下載回來。

經過一段時間(預計2個小時)的下載及編譯過程後,出現 Done就表示成功了

可以在設定的輸出位置RESULT_TOP上找到整個cross complier(為我為例是在/opt/crsootool)

FAQ
Q1 顯示 "Don't run all.sh or crosstool.sh as root, it's dangerous"
A: Crosstool會檢查使用者名稱,預設是不建議用root名稱來執行crosstool,但是可能不少人都是用root來執行,所以會有問題。
可以將all.sh中以下這幾行前加入"#",視為註解
    #case x$USER in
    #xroot) abort "Don't run all.sh or crosstool.sh as root, it's dangerous" ;;
    #*) ;;
    #esac

或者是建個新的使用者來執行arm.sh


Q2 如果在編譯過程中發生錯誤,是否要重新解壓縮套件再來一次
A: 可以在 arm.sh 中
eval `cat arm.dat gcc-3.4.5-glibc-2.3.5.dat` sh all.sh --notest 後加個 --nounpack
表示不重新解壓縮套件

Q3 如果要加上編譯gdb的功能
A: 首先請在 arm.sh 中
eval `cat arm.dat gcc-3.4.5-glibc-2.3.5.dat` sh all.sh --notest
後加入 --gdb
表示要加入編譯gdb的功能

另外有設定gcc-xxx-glibc-xxx.dat(依據使用者的需求)中加入
GDB_DIR=gdb-6.5 (大小寫請注意)

重新執行即可。

Q4 出現如 applying patch XXXXXX.patch
                getandpatch.sh: 1: patch not found 
                patch XXXXXXX.patch failed

      等訊息
A: 表示系統沒有安裝patch這個command,如果是ubuntu 系列的請先服用 "sudo apt-get install patch" 再來重行執行即可

(待續~~)

Refer
Ubuntu 8.10下用crosstool制作交叉編譯工具(zh_CN)
Crosstool how-to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藍芽耳機在我的Ubuntu8.04上雖然可以連線,但是卻無法聽到聲音或播放
後來網路上有人佛心丟了這篇(抱歉我忘了是誰,在那找的也忘了)
從此就可以讓某一些影音播放軟體(殘念的是ㄝ不是全部),透過藍芽耳機播放

簡單地來說…就是下載那個a2dp.sh,執行它
記得要將藍芽耳機開在可被搜尋的模式,這樣這個shell才會設定bluetooth位址(在出現Scanning字串時)

shell.png

然後就一直按下enter鍵,應該就可以設定完成了。
設定完成後,播放器預設都是藍芽耳機播放。
但是我設定完成後只有Amarok可以播放,Audacious怎麼切都不行
但是同是gnome的totem影片播放器就ok,無解~~(其實是我不知道怎麼弄)

另外可下載toggle.sh這個shell script,可供快速切換藍芽耳機及一般喇叭播放模式
照圖示建立快速連結就對了

 

附上我用的藍芽耳機
Grandvue GMU-802 官網連結
System:Ubuntu 8.10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Ubuntu8.04中使用Firefox3.0(正式版之前的版本),會有無法重新啟動Firefox的問題,查詢Ubuntu台灣正體站後,找到答案…應該是gcin輸入0.3.x(sorry,忘了先查這是幾版)的問題,故升級成網友編譯成的deb(為1.4.0版)後,就可以正常使用Firefox,而不會有記憶體區段錯誤的訊息發生,操作步驟如下

# wget http://www.calno.com/moto/gcin/gcin_1.4.0-1~bpo40+1_i386.deb
# wget http://www.calno.com/moto/gcin/gcin-qt3-immodule_1.4.0-1~bpo40+1_i386.deb

# sudo dpkg -i gcin_1.4.0-1~bpo40+1_i386.deb
# sudo dpkg -i gcin-qt3-immodule_1.4.0-1~bpo40+1_i386.deb
# im-switch -s gcin
重新登入(或按Ctrl+Alt+Backspace)後即可使用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注意以下操作會有安全性問題,請小心使用

(以下皆以root權限操作)

於終端機模式下輸入

    # vim /etc/samba/smb.conf

進入vi後尋找 'invalid users' 字串

將invalid users=root 改成  invalid users=nobody

儲存後重新啟動samba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在加入Ubuntu7.10後才看到的文章,完全用linux過生活,提供了相當多能在Ubuntu下使用的軟體及套件,值得參考。雖然不是有step by step的教學,但也提供不少入門的提示。

當初在網上看到Ubuntu後,實在被它的功能及畫面給嚇到了,簡直比vista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上家中電腦實在跑不動vista(支援性還是另一個問題),就動手裝了Ubuntu 7.10。Ubuntu是屬於Debian的一個分支distro,跟之前常用的Fedora core distro在使用上有一些差距,但同樣都有用*nix的使用者,我想都不難上手。

我剛開始接觸linux已經是10年的事了,當時網路不是很發達,只能在學校的網路上找資料,後來憑記憶一步步安裝,第一次安裝時完全不熟,就把8G的硬碟全給清乾淨了(其實我最捨不得的還是那4G的歌曲啊~~),後來灌好,只有看到黑黑的螢幕上閃著游標,連Xwindow也沒有,過沒幾分鐘就換回win95了,那時沒有深入暸解真浪費,年紀小果然是好傻、好天真啊!

接著迅速回到2年前,因研究所及工作需要,又開始摸起linux,也好在有學校那時的經驗,重回linux並沒有花太多時間,而且工作上主要還是以C為主,真正操作系統的機會並不多,只要搞定make跟complier,大多就能解決一半的事。

我現在只是用linux來過生活,並不是用來討生活,所以在工作上主體還是以WINDOWS XP為主,但轉換成linux或ubuntu並不是多難的事,但在工作上的交流主要還是以office系列及outlook為主,對於這些東西,ubuntu並不是無能為力,只是力不足,支援及格式上有些許差距。這個原因下,就只有家裡的電腦才有灌Ubuntu,至今使用上沒多大問題,只有幾個小問題[1]。所以強力建議如果在家只有上網、聊天、看網頁、抓bt的人,可以開始來用Ubuntu 7.10了,在使用上和WIN XP相差不會太大,體驗另一個不同的新環境

 

[1] Firefox偶有當機狀況,整個程式終止。

     

 

相關連結

Ubuntu正體中文站: http://www.ubuntu.org.tw/

Ubuntu正體wiki: http://wiki.ubuntu.org.tw/index.php/%E9%A6%96%E9%A0%81

新人必看: Ubuntu 7.10 加 Windows Vista,超華麗雙重開機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必要配備
MinGW (Minimalist GNU for Windows)
(取得來源:http://www.mingw.org/)
可在windows上執行的GNU工具
包含POSIX/BourneShell的介面、gcc、g++等
讓習慣unix-like的使用者也能在windows中使用
遵循自由軟體的精神,It's free,但在使用上須符合GPL規範

Ultraedit
(取得來源:秘密)
強大的文件編輯工具,可編輯各種型式的檔案
包括hex檔、html、c、java……
這個其實不用太多介紹…應該蠻多程式設計人員都用過
而且這不似其他的IDE工具,會加些有的沒有的
程式完全是要純手工打造的

不過像是UE這種工具,對於我這種已經有點習慣IDE工具的懶人來說
顯得似乎有點麻煩,而且UE當初設計並不完全針某種特定語言,算是
泛用型的,所以在對特定語言的整合度也比較差。

而今天就是要來加上一點整合的功能,讓我們可以自動COMPILE C檔案。

1.安裝MinGW
首先就是要先安裝MinGW,主要是為了裡面的gcc,至於他的shell也是可以使用
操作和linux一模一樣,應該不會太陌生才對
安裝完成後,確認一下,在系統內容->進階->環境變數中
Path中是否有 c:MinGWbin的路徑
(正常來說安裝完MinGW後,安裝程式會自動加入)

2.測試一下gcc

開始->執行->鍵入"cmd" 開啟cmd視窗
鍵入 gcc
安裝無誤的說應該會顯示 gcc:no input files
如果沒有,有可能是路徑錯誤,看一下環境變數是否有錯。

3.設定ultraedit自動compile功能
在 Advanced->tools configuration中

Command Line
    輸入gcc.exe所在的路徑
    後面的參數 %N%E -o %N
    %N 代表現正在編輯的檔案名稱
    %E 代表現正在編輯的檔案副檔名
    -o 是gcc的參數,表示gcc輸出名稱(即編譯完後exe檔的名稱),我們以%N來做為輸出名稱
    方便日後執行
    (關於gcc 的參數有很多,詳見gcc document)

Working Directory:
    表示現正工作的目錄,我們以%P來代表,會自動儲存檔案在現正工作的目錄之中

Menu Item Name:
    給這項工作一個名字,就叫它 "Compile-C"

為了方便我們看到輸出結果選取下方的
Output to List Box (會將結果顯示在下方)
Show Dos Box (可選可不選,會跳出一個dos視窗)
Capture Output

輸入完畢後,按下右邊的Insert新增這項功能進去,若是日後要修改則是按Replace

(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可查看下方的Help,獲取說明文件)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由於未來工作跟Linux有點相關,加上可以留做日後參考作用,所以留下這個空間,PO一些Linux套件的心得文件。

(如有侵權行為,請留言或來信告知)

簡介

        在開發軟體專案時,在進行程式碼撰寫時,程式開發人員可能會被雜亂的程式碼版本搞得暈頭轉向,加上若是一個檔案經由數十個人修改之後,內容應該會被搞得體無完膚,就算加上註解,註明是由某某人修改,但是這樣東一塊,西一塊的,日後看得人也是會搞得霧殺殺。

因此SVN這類的Version Control System就產生了,可以幫助使用者進行檔案的控管,它會將檔案儲在一個集中資料庫中(並不是MySQL),它會記住檔案變動的過程,有點像小叮噹的時光機器。若是不小心錯打了幾個字,只有下指令就會回復到之前未更動的內容。

不過,在自由軟體的世界中,還有CVS這個老大哥,怎麼不介紹它呢?…其實,這有一個很簡單的理由。就是……我沒用過,主要是接觸這類Version control的時候,老闆指定就玩SVN,不由得你說不。但是個人在接觸過CVS一點點時間後,倒是感覺兩者相似程度蠻高的,有玩過CVS應該不難上手。

安裝部份

主要內容是參考官方安裝說明加上一點自己的心得經驗,安裝成之後會啟用SVN及WebDAV的功能

*以下操作全是以console模式操作

1.Fedora core 4 
    在安裝時就可以選擇裝上svn的套件,不須另外安裝,可直接跳至3
2.Redhat
    需要套件
        APR(Apache Portable Runtime) 0.9.7 or 以上
        APR-util 0.9.7 or 以上
        Apache web server 2.0.49 or 以上
        neon library 0.24.7 or 0.25.5
        subversion 1.3.0
    安裝順序
         ARP->APR util->neon library -> Apache server->Subversion

*各個套件的安裝目錄可以在configure時加上 --prefix=.... 指定想要安裝目錄,
 以每個套件安裝的位置不同而造成混亂。

    APR
         #tar zxvf apr-0.9.7.tar.gz
         #cd apr-0.9.7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APR-util
        #tar zxvf apr-util-0.9.7
        #cd apr-util-0.9.7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neon library
        #cd neon-0.25.5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Apache server
       # tar zxvf httpd-2.0.55.tar.gz
       # cd httpd-2.0.55
       # ./configure --with-apr=(APR安裝目錄) --with-apr-util=(APR-util安裝目錄)
                  --enable-dav(建立mod_dav) --enable-so(建立mod_dav.so模組)
       # make & make install

  Subversion
      # tar zxvf subversion-1.3.0.tar.gz
      # cd subversion-1.3.0
      # ./configure --with-apxs=/apache安裝目錄/bin/apxs --with-apr=(APR安裝目錄)
                  --with-apr-util=(APR-util安裝目錄) --with-neon=(neon lib安裝目錄)
      # make clean
      # make
      # make install

3.檢查設定檔
    首先開啟httpd.conf檔檢查是否有
     LoadModule dav_svn_module     modules/mod_dav_svn.so
    這一行

   並於此檔案中加入
           DAV svn
     SVNPath /var/svn    />

   確認是否有啟動svn
       #svn co
http://localhost/svn wc

   確認是否有啟動WebDAV
       開啟瀏覽器輸入
http://localhost/svn
       檢查是否有畫面輸出

目前進度只到設定安裝成功,其餘日後再補…先這樣

hoho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